1839年,“达盖尔摄影术”在法国诞生,从此人类可以用“第三只”眼睛把看到的东西凝固住。181年过去了,除了器材、技术的更新,摄影还有哪些可能?9月25日在杨浦滨江·毛麻仓库揭幕的《遇见未来·上海维度——2020上海国际摄影节暨第十五届上海国际摄影艺术展览》,用一幅幅跨界融合的新形态摄影作品给出答案。
这是一个在特殊时期所呈现的两年一度的摄影节,围绕“摄影给生活带来什么”、“摄影未来如何发展”展开,由第十五届上海国际摄影艺术展览(主展)、第五届上海市青年摄影大展(特别展)、即时摄影大赛(网上展示)等部分组成。
其中,主展共收到来自19个国家237位艺术家的3456幅作品,经大展策展委员会和艺术委员会的初评和终评艺术摄影,最终54位艺术家创作的52件共计407幅作品入展。其中,上海艺术家13人,外省市艺术家30人,国外艺术家11人,分别来自美、英、德、日、孟加拉、印尼等国家。展品涵盖10件视频作品、8个装置艺术、1件互动装置以及1件户外大型装置,通过“社会与生活”、“时尚与当代”、“跨界与融合”三大版块,展现摄影人对摄影全新可能的不断探索。
比如,艺术家马良将一个标准的老式照相馆的所有器材和装备设置在一辆四吨卡车上,使其变成一个可以流动的照相馆。他和团队花了近一年的时间,在全国各地的25个省市中的35个城市,租借工作空间设立了临时的照相馆,为1600人免费的拍摄了“全家福”“结婚照”“朋友留影”等大量趣味横生的照片。在本次展览的“社会与生活”板块中,其作品“移动照相馆”与空间完美结合,打造了一场剧场式展览。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展览的展出地——毛麻仓库为百年历史的建筑文化历史遗存,丰富的当代影像作品通过融合这个空间本身的历史与文化涵义,构成了意义强大的文化场域,绝妙地展现了“融合”展陈的意义所在。在“时尚与当代”板块中,艺术家张巍借用电脑游戏式的人物虚拟方式,选取一些他自己比较喜欢的人物形象作为演员扮演的对象,将数以百计真实的普通演员的身体局部重新进行拼贴组合,形成作品《人工剧团——大明星》。
在他的作品中,人们能看到“关于身份的生产与消费循环”这样的隐喻。异曲同工,杨泳梁的《人间仙境》选用数十张照片拼凑出一张巨幅作品。这件作品远看像山水画,近看那些山都是由一幢幢建筑合成的,以此引起人们对城市化发展的思考。
而在“跨界与融合”板块,艺术家更是通过媒介多维的延展试验,使展览本身成为整体性的艺术作品。一些参展艺术家的创作融合了新媒体艺术、装置、剧场式沉浸效果以及观众互动扩展了展览场域,再加上时尚化元素与跨媒介手段,将空间塑造成一座整体“剧场”,将空间塑造成一座“视觉剧场”。比如,王爱君的《海上升明月》数字智能艺术作品,艺术家以独创作品图像为素材,并经过计算机产生具有生命力的无限变幻的动态影像。它依托于先进的户外显示技术,呈现出一个变幻莫测的月亮的意象。作品的独创性在于探索人工智能AI技术与自然界的律动变化之间的关系,这是人工智能及其AI技术未来发展的一个新领域。《海上升明月》是当代中国第一项以宇宙天体为题材的装置艺术作品,作品超大的体量具有强烈的视觉震撼。更重要的是,作品是与艺术家的丰富而微妙的记忆以及深厚的传统联系一起,却显然提供了一种当今艺术的新的方式。
作为本次摄影节的特别展,“第五届上海青年艺术摄影展”将展出20位上海青年艺术家的共计195件作品,包括2个视频作品以及1件环境装置作品。作为首届上海市青年摄影人才培训成果,来自本市各个领域的20名优秀青年艺术家经过为期三个月的艺术精研与再造之旅,以此展览来呈现他们独立的艺术主题和思考以及对于摄影的探索与回应。
上海国际摄影艺术展览是全国第一个由地方省市举办的大型国际性摄影艺术展览,1986年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正式批准设立。2012年,展览拓展为“上海国际摄影节”,实现品牌性与群众性的统一。经过三十多年的努力,已成为国内历史最为悠久、影响力强的国际摄影展览之一。本次展览由上海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上海市杨浦区人民政府、上海市摄影家协会联合主办,将持续至10月7日。展览期间还将举办13场学术研讨、名家讲座、主题分享等学术活动,为摄影艺术搭建更大的分享平台,促进艺术交流和思想碰撞;融合专家导览、文化展演、文创体验、人人市集等活动,营造“节”的氛围,引领摄影人和百姓共同参与这一艺术盛宴。